【美丽兰州·石榴花红】红古区:奏响民族团结乐章 同心共庆新春佳节 | ||||||||
| ||||||||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共有共享的文化符号,不仅见证了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记忆和现代实践,更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春节期间,兰州市红古区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美丽兰州·石榴花红”品牌为引领,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系列迎春活动,进一步增进了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引导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深情慰问暖人心,民族团结一家亲 新春佳节来临之际,红古区开展“迎新春 送温暖”走访慰问活动,走访慰问了全区城乡特困群众、优抚对象、困难残疾人家庭、生活困难党员和老党员及节日期间坚守岗位的一线工作者,为他们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深情关怀与节日问候。慰问组深入到困难群众家中,为他们送去了米、面、油等慰问品,详细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生活情况和实际困难,倾听他们的心声和诉求,鼓励他们要坚定信心,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勇敢面对困难,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帮助下,努力改善生活条件,早日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同时,慰问组还宣传了党的民族政策和惠民政策,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与关爱,推动了各族群众之间的交流与融合,营造了民族一家亲的浓厚氛围。 文化传承展新篇,民族团结增认同 在春节期间,区博物馆推出了“博物馆里过大年”“图书馆里寻年味”等系列文化社教活动,包括“瑞蛇跃帽 童趣飞扬”蛇头帽制作、“瑞蛇迎春 艺启灯辉”灯笼创作、“瑞蛇送福 窗间花影”剪窗花等主题社教活动,通过展示各族群众过年习俗、讲述民族故事,制作蛇头帽、剪窗花、制作灯笼等传统手工艺体验等方式,让孩子们在趣味实践中成为非遗传承的新生力量,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烂的光彩,有效推动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同时,还举办了“敦煌石窟艺术临摹展”,让各族群众了解敦煌艺术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在潜移默化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网络春节话团圆,民族团结情更暖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也在不断创新与融合。今年的“网络中国节·春节”活动,就是一次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的典范。红古区充分利用了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多种新媒体工具,通过发布春节文化小知识、传统习俗介绍、年味美食分享等内容,激发了广大网友对春节的期待与热情。通过线上平台,让全区各族群众共同感受春节的浓厚氛围,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期间的线上互动量、观看量均达到了预期目标。通过活动,不仅让全区各族群众共同感受到了春节的浓厚氛围,也增强了各民族的幸福感和归属感,进一步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活动齐欢聚,民族团结花盛开 红古区举办2025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暨“我们的节日·欢乐中国年”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活动、“赏年画 过大年”年画展活动、“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宣传活动等各类活动30余场次,通过一场场精彩的秦腔展演、社火表演、民族舞蹈表演,为各族群众献上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民俗文化盛宴。同时,组织区书法家协会现场铺纸研墨,即席挥毫,为广大各族群众送上了祝福的春联500余副春联。各类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各族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为新春佳节增添了一抹亮丽的文化色彩,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扎根在各族群众的心中。 | ||||||||